童裝 輕文藝,童趣,藝術解析的設計風格,BIR自然棉麻品牌童裝
「市場所代表的擁堵和情面味,是不是能在身體的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劃上等號呢?」台灣藝術創作者monouno吸取人們平常對於市場的印象,將身體與心理的奧妙反差感,及市場常見的鐵件裝備,具象化為可移動的憩息區,營建彼此牽引的慎密身體感,締造讓年青世代感觸感染市場空氣的方法。
揭幕工作坊;圖片供給/忠泰基金會
你有多久沒走入傳統市場了?身處萬華的老市場建築,嘗試向具有研發、締造能力的創作者們拋出對話,尋覓更多可能性:「台灣傳統市場在未來,將若何轉變呢?」,2022年,新富町文化市場推出年度大展《來自未來市場的「水貨」》,匯集日本、台灣等地共九組富含潛力創造將來的創作者:Studio on_sit (大野宏)、SAMPO Inc. (村上大陸)、monouno、以外Zwhy、BONUS TRACK、金蓓雯、Mong Tong、村田美沙、暇瑕寫字工作室(蔡佩玲),在市場駐留研究並現地創作,即日起至11/20,迎接觀眾親身體驗由「來自將來的他鄉人」所發想的——「進口貨」!本次展覽將以創作接力的方式逐步完成,展時代因應三階段的切磋議題,各自由三組創作者進行創作、顯現。
《來自將來市場的「水貨」》望以市場作為綿綿不斷的文化靈感,從「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涯面向為軸線,以國際創作交換拋引更多創作的能量,成為城市點滴翻新的永續動力。
展期間更多推行勾當與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展覽訊息將持續推出,詳情請關注新富町文化市場官方新聞,邀請你前來與這些來自將來的訪客交換,親身窺視市場將來的碎片。【延長閱讀】
>
====================
圖 文/忠泰基金會
編 輯/蘇琨峰
日本建築職人大野宏曾在東日本大地動災後,以廢棄竹料建構了維繫居民感情保持的聚會所,本次從台灣美食小籠包獲得靈感,走進萬華在地老店—富山蒸籠拜師學藝,透過觀察第三代繼續人蕭順焜師傅的身手並隨之創作,進一步將蒸籠改造為燈具與傢飾,讓傳統身手翻轉出更多走入現代生活的可能性,期盼在展覽以後,作品仍能延續生產:「我但願能一點一滴地以雙手打造新的『傳統』。」
《來自未來市場的「水貨」》展場;圖片供給/忠泰基金會
《蒸籠的製作材料和職人的工藝 擔當傳統的「人」和「物」》;圖片提供/忠泰基金會
《將來的聲音—交錯台灣市場時空的音響生命體》;圖片供應/忠泰基金會
新富町_來自將來市場的「舶來品」主視覺;圖片供應/忠泰基金會
【展覽資訊】
免費參觀
展期:2022.9.3-11.20 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新富町文化市場(臺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近捷運龍山寺站3號出口)
萬華的市場魅力與創作延續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7年扎根萬華,將歷經八十多年歲月的市定古蹟活化轉型為「新富町文化市場」,並每一年以田野查詢拜訪為根蒂根基策劃主題展覽,延續梳理艋舺地域的萬種風情,更理解到市場是城市中最真實的交流平台,各類各樣的「人、物品和資訊」在市場中聚集交換,融會文化進而培育出「處所特色」。
傳統市場裡的未來提案
本次展覽除各階段創作者提供大眾各類最接近此刻的未來視角與作品外,展覽時代也邀請創作者舉行多元推行活動,開放民眾近身體驗傳統市場與創作的相乘魅力。
更多建築觀光、糊口品味、設計相幹活動請上【】
踏上半樓仔——逾越時期與場域的聲響
「市場中很少見到小孩子的身影。
《市場裡的身理與心理空間 物件式移動歇息區》;圖片供給/忠泰基金會
本文來自: https://n.yam.com/Article/20220913189315